1、赫希曼的经济理论不是经济循环理论,而是“核心-边缘理论”,这是针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之一。
2、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应均匀投入所有部门,而是首先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关键部门,如公共部门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制造业。这种理论强调通过优先发展特定部门,形成所谓的“链条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3、经济学中,冈纳·缪尔达尔和阿尔伯特·赫希曼对增长极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缪尔达尔在其著作《进退维谷的美国: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中提出了“循环因果关系”理论,强调了累积的地区增长与下降之间的动态关系。他使用“回波”和“扩散”概念,阐述了经济发达地区(增长极)如何对落后地区产生双重影响。
4、产业链(industrialchain)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是指某种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早在1958年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就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目前,与产业链相关的还有价值链、生产链、供应链、商品链等不同概念。
5、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效应原理。
1、中文名称:循环经济 英文名称:circular economy 定义1:模仿大自然的整体、协同、循环和自适应功能去规划、组织和管理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的简称,是一类融自生、共生和竞争经济为一体、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
2、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3、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循环经济中,资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以不断循环使用和再生。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废物就是财富”,通过回收、再利用和再制造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5、循环经济(英语:circulareconomy)是一种再生系统,借由减缓、封闭与缩小物质与能量循环,使得资源的投入与废弃、排放达成减量。
农业循环经济基础 1 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注重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 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
第一章深入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战略定位及其在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发展探索与支撑体系中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第二章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从环境污染、企业绿色变革、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道路选择、农业环境污染与防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第六章和第七章则着重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包括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模式、评价以及循环型工业的系统设计和模式选择,以及相关规划和评价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章节全面梳理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发展模式、实践案例和评价体系,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
邓蓉,这位1962年11月出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省的学者,以其深厚的专业背景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独树一帜。她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农业经济学教授,拥有超过20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在学术道路上,邓蓉担任北京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领军人物,她的学术影响力可见一斑。
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的管理篇深入探讨了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实践。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然而,现有的研究在针对第二产业,特别是钢铁、轻工、包装、纺织、石油、化工、电子、环保、城市垃圾处理和新型材料等行业的循环经济实践上,缺乏全面且系统的总结和提升。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整合生产实践,从不同维度构建的环保农业模式。它涉及区域社会层面,强调农业与社区的和谐共生;产业层面,关注循环经济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农村层面,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农村循环经济的实践能力。
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理论的特点是:强调外向发展和对外贸易、强调经济的私有化、重视农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该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收入再分配论、自由贸易论、市场机制论、农业发展论、人力资本理论。
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凯恩斯本人提出的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在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时,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避免经济陷入萧条。这一理论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等。古典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等。
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的庸俗性质,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
凯恩斯主义是现代经济学种较早产生的一个主流学派,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不断的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屡次出现产能过剩,甚至发生了“将牛奶倒入河里”的荒谬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建立了一套理论,其核心是:需求总量才是决定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1、我国多年来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发展成果主要包括:政策体系的建立、试点示范的推进、科技创新的加强、国际合作的深化以及社会氛围的形成。在政策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2、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多强调资源化,强调环境保护。而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遵循“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第一法则”的要求,重点强调“减量化”,从而保证在发展的源头上实现资源节约,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利用,在发展的结果里实现综合效益。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与实践在世界上广受好评。
3、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探索并实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王鸿钧的著作详细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包括其概念、特点和实施策略。通过深入分析,书中展示了上海化学工业区如何将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学理念与理论指导,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书收录了园区层面与企业层面的相关工作。园区层面,通过鼓励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减少废弃物排放,以及综合利用副产品与废弃物,强调以企业为主、政府支持与市场引导,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氛围。
循环经济理念是一种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模式。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不同,线性经济模式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为特征,表现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上海化学工业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
上海化学工业区,作为化工重地,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实践循环经济理念。江苏省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以钢铁工业为核心,推行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工业园区,注重生态环境与工业生产的平衡,探索都市型循环经济模式。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按照“服务、配合、参与、延伸、保障”方针,金山区与上海石化、上海化学工业区及上海华谊集团等大化工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和城市建设链等加快形成。完成农业总产值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