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可以说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区划是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的前提及勘查评价方法选择和开发利用方式选择的依据。
根据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区划结果(图11-3),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潮白河冲洪积扇和拒马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这些地区第四系颗粒较粗,岩性以砂砾石或砂卵砾石为主,含水层赋水性好,单井出水能力较大,地层回灌能力也好,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1345km2。
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区划的原则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托,热泵应用技术做媒介,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平面划分与垂向控制结合。(一)地质条件为基础原则 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的基础条件是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结构、物质组成、颗粒度和热导率等物理性质因素制约着形成浅层地温能资源的物质基础。
地热能通过各种方式向地球表面传播热量至人们可以采集到的地壳上层,就形成了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它是一种与地球同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能源,而且地热能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都在、到处都有。
地热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经济利用的地热能量、地热流体以及其有用组成部分。地热流体是指温度超过25℃的地下热水、地热蒸汽和热气体的总称。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矿产,地热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方式,可以成为一种永不枯竭、可持续使用的清洁能源。此外,地热资源还具有医疗、旅游、化工和农业生产的潜力。
首先,高温地热资源(超过150℃),主要集中在西藏,这是地中海地热带东延伸的一部分,以及腾冲现代火山区,这两个地区因其地壳活动活跃而拥有丰富的地热能源。另一个热点区域是台湾,它位于环太平洋地热带内,同样显示出强大的地热潜力。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地热资源遍布全世界,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贮藏量丰富,许多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包括东亚、东南亚、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至少有40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地热潜力可以满足他们很大一部分电力需求。
地热资源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呈现形式和温度特性。首先,地热的产生源于地球内部的长寿命放射性元素衰变,如铀23铀23钍232和钾40等,这些元素释放出的热能赋予地热多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1、在2023年的数据地图上,我们看到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华北5省市、华东7省市、华中3省以及华南的广东省。这一分布格局凸显了地区经济活力与能源转型进程的差异。华北地区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与政策支持,引领分布式光伏市场发展。华东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与技术积累,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2、从历年趋势看,我国发电量自2016年起持续增加,年复合增长率4%,截至2023年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91965万千瓦,同比增长19%。火电装机容量增长1%,水电增长8%,核电增长4%,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增长7%和52%,显示出新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3、光伏发电一般分为两类: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集中式发电主要为大型地面光伏系统;分布式发电主要应用于商业/工业、建筑屋顶。 技术全景图:主要为光伏电池技术路线 光伏发电行业的产业链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其中各类光伏电池技术为重点技术路线。